当前位置: 首页 > 聚焦 >
淮河上来了群“智慧帮手”
2023-05-10 06:32:07   来源:科技日报

【成果播报】

◎实习记者 裴宸纬

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淮河流域主汛期(6—8月)气候状况为一般到偏差,降水阶段性变化明显。淮河以北、沿淮中下游、里下河北部及沂沭泗地区降水较常年偏多,局地可能发生洪涝或城乡内涝;流域南部降水偏少,可能造成阶段性夏旱发生。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3月24日起,全国入汛。淮河支流多、整体两头翘、上游落差大、中游河道窄、主汛期暴雨频繁,历年都面临着较大的防汛压力。特别是今年,据气象预测,淮河流域主汛期降水阶段性变化明显。面对这些难题,淮河准备好了吗?又有哪些科技手段可以助力淮河流域防汛备汛?科技日报记者近日深入淮河流域多个重要闸口、枢纽,进行实地采访调研。

机器人给钢丝绳做“全身CT”

各水闸好比防汛环节的“手脚”,需要精确执行各种调度指令。指令要想执行得准,就要通过巡检、维修保证闸门、启闭机、钢丝绳等设备能够正常运行。

在江苏省二河闸管理所,该所所长韩春桥向记者展示了一个15厘米见方、比鞋盒还小的机器人。“这就是我们最新引进的钢丝绳智能探伤机器人。”

在二河闸启闭机房,记者见到了这种机器人的检测对象——数组六七十米长、比两根手指还要粗的钢丝绳。它的一头连接在启闭机上,另一头连接在闸门上。

“以往,工人需要从启闭机房吊着绳索滑下,用触摸的方式检测钢丝绳是否有破损。这种方式费时费力,且无法观测到钢丝绳内部断丝、损坏等情况。”韩春桥坦言,“这种机器人可通过内置的8个GMI磁场探测器自动沿钢丝绳移动并进行检测,相当于给钢丝绳做了个‘全身CT’。操作人员可根据电脑监控软件上实时显示的波形判断出钢丝绳是否出现异常以及异常发生的位置。”

大数据让滞洪区百姓撤退“一个不落”

防汛备汛要有万全之策。如何让居住在滞洪区的百姓在遇到洪水时“一个都不落”地安全撤离,是一道“必答题”。“我们来就是为了解决这件事。”在黄墩湖滞洪区撤退驿站,江苏加信智慧大数据研究院院长黄景说。

在撤退驿站现场,记者见到了一根和电线杆高度相似的柱子,上面装有通过太阳能供电的摄像头和云喇叭。黄景介绍道,在5G+AIOT技术加持下,该设备全面监控滞洪区各撤离点位现场画面,可实现人脸识别、人员计数、人员聚集等智能分析,配合云喇叭远程喊话指挥、语音对讲。驿站站牌上印有两个二维码,一个是撤退点二维码,另一个是安置点二维码,供群众日常保存使用。当公众想了解在哪集合或到哪去时,扫码即可导航到对应地点。

“与该项目配套的‘掌上通’App还集成了群众信息登记、撤退进度上报、应急事件处置等功能,这些数据都会实时显示在指挥中心大屏上,指挥人员可根据这些数据分析汇总结果,动态评估现场情况,实现管理无盲区。”黄景介绍道。

数字孪生技术构筑调度指挥“最强大脑”

淮河安澜,需要精确无误地执行各种调度指令,也需要“最强大脑”的指挥。在淮委淮河防汛调度设施二楼会商室内,最吸引记者目光的,是一张铺满近一面墙的大屏幕,这块屏幕上实时显示着远在几百公里之外的各监测站的水位、降水等情况。“这就是我们数字孪生淮河建设的成果。”水利部淮河委员会水文局水情气象处处长王凯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通俗地讲,数字孪生淮河,就是将现实世界中的淮河“装进”计算机,将“真实淮河”的实时变化反映在“数字淮河”中,并借助“数字淮河”直观、快速、准确地推演出各种因素对“真实淮河”造成的影响。

在具体工程方面,数字孪生技术也发挥着作用。数字孪生南四湖二级坝工程(试点)已于去年7月底投入试用,淮委沂沭泗水利管理局水文局副局长胡文才对其作用深有感触。“以往遇有水情进行会商时,水文数据来得相对较慢,人工计算各种方案的过程也要消耗一定时间。数字孪生技术能让数据‘流动’起来、实时显示,实现了调度方案正向预演、逆向控制,通过多方案比选,为我们提供了最优调度方案。”(裴宸纬)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南非生活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13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