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马云回国出现在公众视野的第102天,一纸71.23亿的罚单,落入已经暂停上市两年多的蚂蚁集团。
【资料图】
当晚,央行、证监会相继公布,金融管理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蚂蚁集团及旗下机构处以罚款(含没收违法所得)71.23亿元。要求蚂蚁集团关停违规开展的 “相互宝” 业务,并依法补偿消费者利益。
此外,针对以往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金融管理部门也对邮储银行、平安银行、人保财险和财付通公司等实施了行政处罚。
当晚,蚂蚁集团回应称,自2020 年以来,蚂蚁集团在金融管理部门指导下积极推进各项整改,目前已完成相关整改事项。对收到的处罚决定书诚恳接受、坚决服从,并将进一步夯实合规治理水平。
对于这笔71.23亿的罚单,各方的普遍认知是,靴子落地。
早在今年1月,央行相关负责人就表示,蚂蚁集团等14家大型平台企业过去的金融业务存在的无牌经营、监管套利、无序扩张、侵害消费者权益等突出问题,大多数已基本完成整改。
而且,马云也在1月大幅削减了自己在蚂蚁集团的话语权,投票权从53.46%下调为6.2%,阿里巴巴或任何其他股东均不控制蚂蚁集团。
就在罚单落地两天前,7月5日上午,阿里的大本营所在地,浙江省召开了全省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要更大程度塑造平台经济新优势,推动平台经济作出新贡献。阿里CEO张勇和网易CEO丁磊分别作为企业代表进行了交流发言。
2020年被叫停的蚂蚁上市,曾经被视为一场造富盛宴,人均800多万元的股权激励,P7级别员工可能因此身家过亿,许多人曾希望,借着蚂蚁上市,感受一下财富自由的滋味。
时至今日,罚单已经落地,但蚂蚁集团的金控牌照等相关合规手续还有待最终通过,至于重新上市,则是合规完成之后的事情。
一个新的问题已被抛出,如今的蚂蚁,还能给市场带来多少想象空间。
财富自由的“阿喀琉斯之踵”
“忍一忍,到上市。”
这是当年“996”工作制度还被称为“福报”的时候,不少蚂蚁员工的心态。
一面承受着强大的工作压力,一面等待着上市带来的巨额回报。
在上市前握着蚂蚁的股权,可能是迈向财富自由的关键一步。
据当时的招股书和上市前确定的68.8元发行价计算,授予蚂蚁员工的激励计划规模将达到1377亿元。按照2020年6月末16660名员工数计算,蚂蚁员工人均激励达到826万元。
按当时的房价,不仅能轻松住上一套杭州的大别墅,北京的学区房也能摸摸门槛了。
根据发行价,除了马云外,彭蕾、井贤栋、陆兆禧、张勇等一干阿里高管的身家纷纷超过了百亿。
财富的想象,得益于当时蚂蚁集团利用支付业务撬动的庞大场景和流量,以及融资业务(花呗借呗)撬动的庞大现金体量。
整改之前,蚂蚁金融一方面依托支付宝,渗透衣食住行、网购医疗等日常生活场景的方方面面。另一方面,在这些领域利用花呗、借呗做起了小额融资的生意。此外,还捎带着搭售余额宝、相互宝等具有保险和理财性质的产品。
由于这些消费场景融资额度小,资金去向相对透明,其中又有芝麻信用衡量借款人自身在平台上的信用力,单笔借贷的风险较低。真正具有放款资质的银行等金融机构,也乐于做这种能盘活资金,又没什么太大风险的生意。蚂蚁则从中抽取服务费等相关费用,借贷规模越大,蚂蚁赚得越多。
但问题是,花呗和借呗本质上是没有任何实物抵押的信用贷,无论是借款人还是蚂蚁,都没有为这笔贷款预留实质的风险准备金。
这种情况下,蚂蚁依托自身的信用和审核力,替借款人背了书,让银行放了款,如果贷款能不断如期偿还,一切万事大吉。
但万一,有朝一日蚂蚁的这套信用体系被查出漏洞,或者,贷款的数额,所加的杠杆远远超出了蚂蚁依靠自有资产处置的能力,这些贷款就面临着极大的坏账风险,甚至直接冲击金融系统的安全底线。
不能光凭信用分说了算
从2020年11月暂停上市开始,蚂蚁集团先后接受了金融监管部门的多轮约谈。
2021年4月最后一轮约谈后,蚂蚁集团最终形成了五项整改方案:纠正支付业务不正当竞争行为;打破信息垄断,依法持牌经营个人征信业务;整体申设为金融控股公司;严格落实审慎监管要求;管控重要基金产品流动性风险。
这其中,最重要的便是整体申设为金融控股公司。这意味着,蚂蚁旗下所有从事金融活动的机构全部纳入金融控股公司接受监管,健全风险隔离措施,规范关联交易。
简单点说,就是再搞网络借贷这些生意,不能光凭一个信用分说了算,而是要按照金融活动的监管要求,该预留准备金的预留准备金,该控制杠杆的控制杠杆,该隔离风险的隔离风险。
2021年6月,蚂蚁消费金融公司正式成立,承接了“花呗”和“借呗”这两个原本由小贷公司承接的业务,将两部分业务纳入到金融监管的体系之下。
此次处罚中被提到的相互宝,也于2021年12月宣布关停。
公司架构上,阿里巴巴和蚂蚁也开始切割。
阿里巴巴2022年中报显示,来自蚂蚁集团管理层的井贤栋、倪行军、曾松柏等人不再担任阿里巴巴合伙人;此外,阿里与蚂蚁集团同意终止《数据共享协议》。
到了2023年1月,蚂蚁集团宣布,马云的投票权从53%降至6%,不再拥有蚂蚁集团的实际控制权,蚂蚁集团也不再有实控人;与此同时,在郝荃、黄益平、杨小蕾、史美伦四名独立董事的基础上,集团将引入第五名独立董事,实现董事会中独立董事过半。
2022年6月,蚂蚁集团新增了杨小蕾、史美伦两名女性独立董事,蚂蚁集团独立董事占比已达50%,且女性董事占比超过1/3。
靴子落地,蚂蚁还有多少想象空间
靴子落地,蚂蚁集团71亿罚单公布之后,不少业界人士都给出了积极的评价。
政信投资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何晓宇对《凤凰WEEKLY财经》表示,可以将这一处罚视为监管部门对金融科技监管整顿的最后一步,接下来蚂蚁金服面临的很可能是一个比较光明的前景。
经济观察网援引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科技研究室主任尹振涛的观点称,“这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这个罚款其实就明确告诉市场,平台金融整治结束,平台金融常态化监管体系确立。”
领完71亿罚单之后当晚,阿里巴巴美股报收90.61美元,较前一个交易日上涨8.07%。
阿里巴巴7月7日(美东时间)美股走势
隔天,7月8日上午,蚂蚁集团宣布了一笔股份回购。
公告显示,蚂蚁集团为补充员工激励池以持续吸引人才,同时为进一步满足股东对流动性的需求,将以自有资金回购现有股东的部分股份,回购比例不超过总股本的7.6%。
根据回购方案,蚂蚁集团本次回购的价格对应公司估值约为5671亿元人民币,较2018年C轮融资估值(约9600亿元)下降约40%。
估值的下滑,缘于蚂蚁的贷款生意需要受到更安全的约束。
有投研人士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蚂蚁的注册资本金等数据推算,蚂蚁目前大概能够撬动的贷款余额规模上限可以达到1.7万亿-1.8万亿左右,与2020年上市前公布的数额基本相当。
这意味着,以整改后的结果来看,蚂蚁刚刚实现把整改前“蒙眼狂奔”的贷款都装进了安全的笼子里。想要继续寻求增长,还需要新的真金白银来支持。
合规要求增长,利润也要随之调整,据阿里巴巴2023财年年报数据,蚂蚁集团在过去的一个财年内,为其贡献了102.94亿元收益,同比下降约57%。
至于重启上市,除了合理的估值空间之外,还有进一步的合规动作。
何晓宇对《凤凰WEEKLY财经》表示,罚款落地后,蚂蚁集团可能会推动两件事,一是加快其个人征信牌照申请,二是加快申请金融控股集团牌照。设立金融控股公司是监管对蚂蚁集团的要求之一。申设为金融控股公司后,蚂蚁集团将健全风险隔离措施,确保资本充足,规范关联交易。
从近期的动作来看,蚂蚁未来的期望,重新回到了支付宝本身。
2023年以来,支付宝先是搞起了直播,此后,又投入大笔资金,通过技术支持,产品开放,现金助力等,帮助商家在支付宝平台获客。
刚刚过去的端午假期,支付宝在租车业务上推出了先租后付、高额补贴等活动。今年5月,支付宝还与脉脉牵手,搞起了就业直播。
“阿里过去那些赖以成功的方法论可能都不适用了,应该迅速改掉。”这是马云近期在阿里内部的一次表态。
对于蚂蚁集团,也是如此。
金融的归金融,科技的归科技,平台的归平台,在每一个领域做好自己,这可能是整改后的蚂蚁,未来最好的归宿。
上一篇:三孚新科:异质结电镀添加剂相关产业尚未落地,暂未见相关预测值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南非生活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13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