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来说,自从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发生后,这个国家在全世界包装的梦幻滤镜就被一点点撕开了。
许多欺骗、隐瞒和双标行为已经不能深究,因为一旦深究就能让人大跌眼镜。
比如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的一些权威媒体和专家在提到日本农业时,都会大力宣扬它的先进、专业和环保性。
(相关资料图)
这样宣传其实没有什么问题,毕竟日本外务省每年投放的几千亿宣传费用,总得要有途径花出去。
只是后来这股风气越传越歪,「日本农业不追求数量,只注重质量」、「不用化肥农药,日本农业是绿色环保的典范」、「日本农民收入惊人」等等成了一个确凿事实,国内许多人变得深信不疑,将日本农业一步步捧上了神坛。
关键在于,他们故意遮掩其中的局限和弊端,然后去攻击中国的农业和土地政策,那这里面可说道的地方就多了。
我们先看一下日本农业的真实情况——
根据日本政府发布的农业白皮书显示,2021年日本国内的农地面积(仅限耕地)为435万公顷,大小跟九州面积差不多。
日本人口有1.25亿,所以人均耕地面积0.035公顷,也就是0.52亩,接近我国的二分之一。
人多地少是日本的先天劣势,而且国土面积有80%是山地和丘陵,导致日本没办法像美国那样进行大规模的农业机械化生产。
农业的机械化程度越低,生产成本就越高,大部分东亚国家也因为地势原因,普遍受制于这条公式。
那日本是怎么搞农业的?走的农业合作社路线。
二战结束后,日本在美军的主导下进行了一次彻底土改,用赎买政策从地主手上收来大量土地,然后便宜卖给广大农户。
这一下既把佃农彻底变为自耕农,还平息了当时全国各地纷纷攘攘的农民协会运动,可以说一举两得,接下来就是如何盘活小农经济的问题了。
1947年7月,日本制定了《农业协同组合法》,在全国组建农业合作社,也就是被日本农民称为一半天使,一半魔鬼的日本农协。
日本农业合作社的玩法也是老一套,如果农户需要化肥和种子,农协可以统一采购,或者便宜租赁农机设备,甚至还能请专家提供技术指导。
从效率来讲,农业合作社当然比自耕农单干要好得多,而且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这是集体劳动的优势所在。
而农协可以干的事还有很多,比如承包农产品的销售环节,把农民生产的大米包装成品牌,再通过自己的渠道销售,比农户自己找买家要方便省事,而且销售价格往往也更高。
但天下没有什么免费午餐,广大农民每年都要向农协缴纳一笔不菲佣金。
也因此,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受不了农协的吸血鬼行为,自己退出了合作社。
早期大家说退出也就退出了,大不了回到自给自足的状态,可到了后期,日本农协已然变成连日本政府都不敢得罪的庞然大物。
如果再有哪位农户敢提退出的事,那他的唯一下场就是被封杀,哪怕自己种的粮食售价再低,都不会有人冒着得罪农协的风险过来收购,宁愿烂在泥地里无人问津。
所以这也是日本农协被骂帝国恶龙的原因之一。
日本农业合作社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日本农业的现代化问题,不过这些修修补补的措施,没有真正解决小农经济的弊端,再加上耕地限制,日本的农业成本一直居高不下。
恰好日本经济开始了高速腾飞,全国人口都往东京、大阪、横滨等大都市涌动,其中包括辛勤一辈子的农户们,如果农户都跑光了,谁来种粮食呢?
为了尽量把农民留在农村,挽救岌岌可危的粮食自给率,日本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并投入大量资金在高额补贴,比如在收购农产品的时候,把价格定得很高,确保农民的「基本收入」不低于制造业工人。
日本政府开出的收购价有多高?从日本农民的年收入里,政府补贴最少占了四成。
政府高价买回来的粮食,却不能高价卖出去,否则国内的物价体系会立即崩溃,因此只能高买低卖,将价格压得很低,避免伤及无辜。
这种舍己为人的政策虽然很感人,却严重违背了市场经济规律,更让人捉摸不透的是,日本政府后来采取了一些更极端的改革措施,比如「减反政策」。
为了避免价贱伤农,政府根据市场的粮食需求量,给农民制定一个固定生产量,鼓励农民按这个量生产。
至于多出来的稻田,休耕也行,轮作也罢,反正政府会提供相应补贴。
这种不算经济账,只向政治账看齐的吃亏埋单做法,不能全怪日本政府,因为这种既傻又中二的做法是被迫实行的,幕后推手还是日本农协。
日本选举里有个制度叫「票差格局」,就是加重农民选票的权重,比如农村人投出的一票,最高能顶城市人的五票。这个制度出台,最大受益者就是日本农协。
它牢牢控制住农民群体后,直接决定日本的政治走向,成为真正的政坛霸主,影响国会30%席位,建立只属于它的「农业帝国」。
后果就是,农协这几十年来的「努力」减产没有白费,从1975年到2015年,日本弃耕面积从13.1万公顷上升到42.3万公顷,约634万亩地。
日本的粮食自给率也从1960年的80%,一路下滑到2020年的37%,这是日本有史以来第二低的自给率,在全球都处于垫底水平。
过去日本稻米的单位产量是中国两倍,现在中国每平方千米农田的稻米产量已经超过500公斤,远超日本的亩产水平。
更魔幻的是,日本农林水产省在2023年2月3日宣布:
2022年日本农林水产品和食品出口额同比14.3%,达到创历史新高的1.4148万亿日元,连续2年突破1万亿日元。
这个数字有点厉害,明明粮食不够自己消耗,还能有如此大的出口额,这背后不是什么工匠黑科技,而是统计数字里的绝大部分农产品,都是像威士忌、咖啡、巧克力、豆酱等需要进口原料制作的加工食品。
既然日本的粮食自给率不到40%,那剩余60%的缺口怎么填补?
只能靠进口了,2021年日本农产品进口额为7.0388万亿日元,总计进口1.3930亿吨粮食,这个进口量相当夸张,全球位列第二。
既然自给率卷不起来,那就卷其它方向吧。
在日本农协的精心策划下,日本各府县开始实行「一村一品」战略,推出晴王葡萄、岐阜草莓、夕张蜜瓜、熊本西瓜等天价产品。
不过打造这种所谓精品的驰名商标,光在国内开花没有任何意义,日本农协的目光看向了邻近中国,打着「绿色」和「健康」的口号,宣传日本的有机农产品。
但问题是,日本农业其实和环保没有什么关系。
日本气候是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潮湿且易生杂草和害虫,如果不打农药,是很难保证农作物的健康生长。
因此早在1961年,日本政府就发布了《农业基本法》,鼓励农户使用农药和化肥。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数据,日本每公顷耕地使用的农药量为11.3公斤,高居世界第一,单位农药使用量是中国和美国等农业大国的5倍以上。
就连日本拓殖大学教授竹下正哲在《拯救日本的未来农业》一书中也坦白:「日本农作物是在农药里‘泡大’的。」
2019年,日本农林水产省公布的数据显示,日本的有机农田总数是2.3万公顷,占日本总耕地面积的0.5%,而中国数据是,2020年的有机种植面积达到243.5万公顷,占总耕地面积1.8%。
我列这个对比只是想说明,咱们国家的绿色农产品和种植面积一点都不比日本少,就不要再昧着良心捧一贬一了。
目前日本农业面临的问题除了粮食自给率,农药化肥滥用外(也许在他们眼里根本不是问题),还有农业人口急剧下降,严重老龄化的问题。
日本农业人口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还维持700万人,到1990年降到482万,2008年明明还有接近300万,到2018年就只剩175万了,下降得非常明显。
与农业人口数量下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农业人口年龄的攀升,在日本170万的农业从业人口中,60岁以上占75%,70岁以上占50%。
据日本政府预计,到2035年,日本农业人口会比2018年减少一半,而85岁的耄耋老人将成为日本农业人口的最后支柱。
日本的农民快没了,这是当前日本农业面临的最大困境。
可能有人会问,明明日本政府给予农民高额补贴,为什么农业从业人口始终提不上来?
我知道过去大家的朋友圈可能经常看到类似文章,说「日本农户每年收入达到50万人民币,远超城市中产白领」等等论调,但真实情况恰恰相反,日本农民的收入普遍较低。
日本农林水产省在2017年公布的数据显示:
日本农户的平均收入是526万日元,但这个收入不是纯农业收入,里面还包括182万日元退休金,和大约141万日元的农业外收入,也就是兼职收入,比如去便利店、饭馆和商场打工等等等。
真正靠种地、养殖的农业年收入只有190万日元,这个收入在日本是什么水平?考虑到日本的高昂物价水平,这个年收入刚好位于中下游,甚至远不及一个刚毕业的日本大学生挣得多。
既然靠种地养不活自己,日本农户只能做一个「兼职农户」,打好几份工养好自己,才能勉强达到当年日本男性的平均工资水平,而这部分农民占到总农户的80%。
日本比较富裕的农民,主要位于北海道,那里人均百亩耕地,光靠补贴就有数百万日元,再加上其它农产品收入,一年赚数千万日元不是什么难事,这部分占到日本总农户的15%。
总的来说,日本的农业模式是高度反哺,农民有60%以上的收入来源于政府的优惠政策。
后果就是,日本农协的高粮价和减产政策,既让日本的粮食自给率逐年下降,每年都要进口大量粮食,还让消费者高价买单,而政府还得高额补贴农业,最后只有日本农协受益的世界达成了。
可能许多人不知道,日本农协银行的账面存款有100万亿日元,体量可以排在日本银行第二位,这些资金只有1%-2%用于农业融资,剩下三成去了房贷,七成在美国华尔街,从事证券等投机活动。
日本农协成立之初,原本代表着农民利益,是为农民发声和争取权益的,如今屠龙少年终成恶龙,窃取了全国人们的财富,确实是一个悲伤故事,可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又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END——
上一篇:今日pd990钯金回收价格查询(2023年08月10日)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南非生活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13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